国产突破,日本紧急迭代“续命舱”,外媒:西方正被迫追赶中国

发布时间:2025-01-26 14:29  浏览量:40

一场在中西方生物制造领域展开的“较量”,让西方高端制造陷入难堪境地。

角逐发生在民用智能氧舱领域。2020年,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Aging》曾发布研究:在一系列试验中,压强(ATA)为2.0的氧舱干预90天后,让平均年龄65岁的中高龄男士老化细胞数量减少37%,端粒延长20% 。此类设备因此被大家戏称为“青春头等舱”“续命舱”。

因落地较早,日本及欧美地区曾长期在该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中国科技企Rlab推出碳纤维“大方舰”氧舱,情况有所改变——海外氧舱遭遇大量退货,其中,日产氧舱最多时一夜被退16台,涉及金额超千万。

国产品到底靠什么,让西方国家在多年来引以为傲的产业遭受如此重大打击?

从叫价1400万在欧美富豪圈引起轰动,到球星詹姆斯、内马尔,歌星贾斯汀·比伯等顶级名人都公开自己的使用经历,此前欧美无疑是在智能氧舱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然而,当时其推出的民用氧舱普遍只有1.1 - 1.3个大气压,而海底学会 UHMS 研究表明,压力低于 1.5个大气压的氧舱设备是否具有有效性,目前尚未得到证实。同时躺式设计限制了用户使用时的行动,也无法实现多人共享,躺在其中吸氧只能是单纯的吸氧,无法进行其他活动。

去年8月,Rlab品牌官网宣称已制造出全球首台压强达1.9的民用氧舱,逼近“民用性能极限”(民用压强最高为2.0)。此类设备压强越高,潜在效果越大。这意味着,国产氧舱在技术指标上已全面超越海外产品。

面对国产氧舱的绝对技术优势,海外氧舱厂商坐不住了。业内人士陈先生透露,他们四处散布“压强1.9的氧舱存在安全隐患”的言论,企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这种手段,国人并不陌生。

对于这些无端质疑,上述品牌负责人无奈回应:工厂自1998年就开始制造氧舱,至今已有20多年,旗下舱体在南京安全运营长达8年。她强调:“我们拥有30多项专利,凝聚着工程师多年的心血,产品不安全根本不会推向市场。”

即便海外厂商不愿轻易放弃。有业内消息称,日本厂商在得知1.9压强民用氧舱出现后,虽一度慌乱,但很快制定计划,打算在1年后制造出同压强的民用氧舱,试图重夺市场优势。然而,即便日产氧舱届时能造出性能更优的产品,用户是否还会认可仍充满变数。有用户表示,辛苦工作半辈子,如今精力、耐力不如从前,本想着花几十万“重回青春”,但最近才发现之前购买的海外产品如同“智商税”。

不少体验过国产舱的人表示,明显感觉舱内压强更高,出舱后皮肤状态、睡眠质量和精力都得到了改善。上海金融从业者李先生就说:“一对比就能发现,海外舱的压强严重不足!”

不止提升了压强,Rlab作为全链条延寿设备龙头企业,大胆创新,开创性地把主要应用于航天领域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像我国自主研发的“CETROVO 1.0碳星快轨”碳纤维地铁列车)的碳纤维技术,运用到氧舱制造中。

虽被誉为“材料之王”,但因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碳纤维此前在民用领域中应用较少。兰博基尼、迈凯轮等寥寥几个豪车品牌成功实现了碳纤维车型的落地生产,车型的成本也高达七位数,让普通消费者和大部分汽车厂商望而却步。

上述品牌采用兰博基尼同款碳纤维技术打造“大方舰”氧舱,与传统氧舱相比,优势十分显著。它重量减轻了50%,但舱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却大幅提升,超越市场上大多数最高仅能达到1.3ATA的氧舱设备。同时,重量的降低也为氧舱的大型化设计打开了新的空间,创造了更多可能。

碳纤维“大方舰”氧舱的类型丰富,涵盖单人舱、双人舱和多人舱,不止能“吸氧”,它早已不只是一台单纯的延寿设备。走进舱内,标配的劳斯莱斯按摩椅,抬头可见的梦幻星空顶,还有沉浸式家庭影院,营造出极致奢华的休闲氛围,已然成为高净值用户休闲娱乐、举办聚会的绝佳之选。

武汉的胡先生现在就是“大方舰”的忠实粉丝,他是在第七届进博会上了解到碳纤维“大方舰”,现在每天都会坚持使用,还时不时叫朋友来自家的豪华多人舱打牌、小聚。在他看来这不仅可以带着朋友一起吸氧放松,还能展现自身的品味,很有面子

目前,该品牌在京东平台推出的体验券十分抢手,供不应求。线下体验店的布局也在稳步推进,已广泛覆盖北京、上海、重庆、香港等城近20余家,从华北到华中,从西南到华南、华东,众多地区都能看到其身影,市场影响力正持续扩大。

标签: 日本 续命 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