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药店扛不住了?营收1年缩水342%,业内:输给了电商
发布时间:2025-04-05 18:32 浏览量:22
卖药是门好生意。
《中国经济周刊》曾援引某药厂负责人的话:“零售柜上10块钱的产品,药店就要拿走6块钱;毛利率不超过50%的产品,根本不要想着进药店。”
如此高的利润,自然引得不少人垂涎三尺,来争抢这块蛋糕。而且,一个个都想着尽快做大规模,拼命扩张。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连锁药店企业增长至6650家,连锁药店门店为36万家,同比增长6.71%。
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药店还是亏本买卖。这是怎么回事?
一、一年新开2.2万家,多地出现药店一条街
“去年门店日销售额还能破万,今年开始,日销售额只有五百元左右,下滑幅度超过90%,还不够付水电房租和员工工资。” 一位在武汉开着连锁药房的从业者无奈表示。
而其遭遇并非个例。据第一财经统计,近3年来,国内头部企业的单店营收均呈现下降趋势,部分门店最大跌幅可达342%。
中康CMH数据总监严先生对此直言: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各大上市的连锁药店们都在跑马圈地。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开零售药店数量达到2.2万。不少县城的中心地带也都出现了药店一条街。
宁愿少赚钱也要多开店的背后,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无奈之举。去年我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高达5421亿,而前五大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仅10.7%。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巨头们只能不停地“买买买”和“开开开”,通过规模化扩张提升销售额,做高股价。
门店数量的持续增加,单店营收却在下降。作为品牌方自然只能通过增加门店数量,来保证账面上的营收平衡。而快速的跑马圈地总会将市场不断推向内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二、医药电商围剿线下药店,规模超2600亿
于传统药房而言,除同行业的竞争,还面对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行业巨头的线下竞争。米内网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医药电商销售规模达2608亿元,同比增长16.7%,且呈持续增长之势。
相较于线下实体店,电商不受“店铺”面积限制,可选择种类多出15-25倍,且能享受到平台补贴、满减等各种优惠,性价比更高。业内人士也直言:“电商正在颠覆这个行业”。
这或许并非空穴来风。率先布局的阿里健康,依托领先的数字技术,打造一体化诊疗服务。后来者京东健康则大量引入高端健康品牌,满足消费者的各类细分需求,在其主要客群男士用户上,大力促进 “御力维”类男士养护科技入驻国内,不到半年收获近亿营收。
翻阅详情页可知,该单品采用复合配方,其核心为ACT—MitoTM专利成分,搭配喜来芝、小花山奈等天然物质,宣称可持续泵活“硬实力”,助益力量迸发及续航,重燃年青激情。
一系列晦涩的科学名词颇显专业,也似乎赋予了消费者更多信心。诸多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精力、能力下滑的男性,纷纷向御力维抛出了橄榄枝。数据显示,大促期间其5分钟内成交便突破百万,7成用户都是回头客。
这类海外品牌的营收高涨也为京东健康带来了更大的客流量,而背后市场还远不止于此。据Frost & Sullivan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御力维”类男士健康养护制品的市场规模将连翻3倍,高达996亿。
反观线下实体店,缺乏对健康细分赛道的关注,尤其对上述男士隐匿需求难以满足,或也是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的原因之一。
三、线上玩家布局线下药房,市场将迎大洗牌
电商巨头的冲击下,传统药房也开始加码线上布局,但从数据来看其效果并不如预期。以老百姓药房为例,其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线上销售额仅占整体营收的9%。
更严峻的是,手握大量数据与资源的线上玩家也开始积极布局线下药房。京东健康计划在3年内投入10亿元,开至一万家门店,力求打通从“快递电商+线下仓店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可以预见,线下实体店格局无疑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但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或将带来产品价格的下跌,对我们消费者而言,则能享受进一步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