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前后呼应对比起来真的很有意思
发布时间:2024-10-07 22:54 浏览量:15
社会新闻前后呼应对比起来真的很有意思。去年同期的婚恋热点新闻,是男方和女方谈好给18.8万彩礼结婚,遇到女方临时加价3万元,男方就放弃结婚拿着自己攒的钱去旅游了。当时是媒体上请了专家对这名男士进行了很多心理分析,认为他不成熟。
这几天的新闻也是男方和女方谈了18.8万彩礼结婚,遇到结婚时女方家里加价,然后官方迅速介入,帮助男女双方协调,最后男方补了3万元给女方,让他们顺利结婚。
本来今天这个新闻应该是一个很完美的对照。让大众觉得这样的婚姻介入做的很好。但是网络评价却和预期的完全相反。
为什么?
因为之前的叙事逻辑讲不下去了。
我们国家第一部法律就是1950年的《婚姻法》,原则就规定:“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但是随着男女收入差距的拉大,又推出了彩礼新规,套用旧社会的名字,搞出了一个新的叫“彩礼”的东西来做性别转移支付。
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非常有趣的宣传和立法完全不同的现实。
宣传上首先彩礼有一个公价,江西农村女孩子结婚都是要男方给30万的,大众一旦接受了这个宣传设定,看类似的新闻比如女方总共只要男方家给21.8万,就会觉得女方还很体贴男方,是要少了。
接着就是著名的“带回小家庭”的宣传。意思就是男方家给出的彩礼,最后会被女方带回男女双方新成立的小家庭。用这样的宣传来增加男方家对彩礼的支付意愿。给他们一种钱没被拿走,只是“转移”到了新家庭。
但是立法却完全不是这样。
立法上,彩礼就是男方家对女方的特殊赠予,在满足一定条件例如结婚共同生活后,彩礼就是属于女方的个人财产。在低离婚率的过去,这套设计可以非常好的保证女方通过结婚实现财富的转移。
最典型的比如过去的结婚购房。新人结婚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彩礼而是房子。男方家本来要是准备了首付,没有彩礼的情况下男方单独购房,房子就是男方的婚前财产;而男方家给出彩礼,再由女方“带回小家庭”,那么这笔钱就成了男女双方共同出资购房。
一个巧妙的带回小家庭的宣传,就让本来男方出首付购房变成了男女双方共同出资购房。按照原先的设计,有了共同财产,夫妻也有了共同的目标。利益一致,生活也应该更和谐。
但是现实是这样吗?
虽然新闻里不断的再告诉大家彩礼在水涨船高,连江西农村三婚的女性彩礼都要40万起。但是现实中雪崩的结婚率就是在告诉大众,原先的逻辑运行不下去了。同时最麻烦的,是彩礼钱现在已经开始不进房地产市场了。随着房地产的下行和婚姻持续时间的进一步缩短。越来越少的女性愿意把到手的钱拿出来和男方一起投入房地产市场去购房。直接显示在数据上就是居民端中长期贷款迅速减少。
对女方来说,结婚,就是不买房子,彩礼到手了,就是落袋为安。而男方这边,也是支付意愿越来越弱,很难像之前这样靠舆论宣传就让男方把钱拿出来做转移支付。#结婚彩礼该不该直接给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