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恍如花朵,也是每一朵都相差无几吗?
发布时间:2024-07-03 18:10 浏览量:62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羽绒就是一个形同花朵的三维结构体。它由一个核心,向四周散发出无数的细长绒丝。
只是羽绒也会跟花朵一样,每一朵都长得相差无几吗?
01
羽绒里混进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事实上,羽绒是有着许多形态的!有一些,甚至能让老行尊们都分辨不清它到底算不算羽绒。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要从“绒子”说起了。
某方面来说,羽绒是“毛”和“绒”的混合物,总称羽毛绒。其中的“毛”即是“羽毛”,而“绒”略可分为“绒丝”和“绒子”。
“绒丝”是单根的,自然失去了大部分保暖能力,于是“绒子”就和羽绒制品的质量休戚相关了,其能通过“绒子含量”来体现。
据 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的规定,绒子包括了朵绒、未成熟绒、损伤绒和类似绒。
顾名思义,“朵绒”就是形成朵状的成熟的绒,“未成熟绒”就是呈伞状的未长全的绒,而“损伤绒”是仅放射出两根及以上稀疏绒丝的绒。
总体而言,这三者是能让人立时领会的,并且正如花朵也有花蕾、也会掉落花瓣一般,其形态其实终归是一致的。
只有这剩下的一个“类似绒”,最是令人费解了。怎么感觉像是混进了一个奇怪的东西呢?
它又会是什么呢?出现得多不多?又会给羽绒服、羽绒被带来哪些影响呢?
02
类似绒兼具绒、毛两者的特征
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是国内目前在用的羽绒相关标准,而它对类似绒的定义是“毛型带茎,其茎细而较柔软,梢端呈丝状而零乱”。
只是这个定义着实令人困扰,说了跟没说似的。
幸好该标准还给出了友情提示:涉及实物对照的,按照 GSB 16-2763 比照使用,并作出恰当的判定、分类。而在样照中,它直接给出了类似绒的5个判定要点和实物图片
其一是:绒型带茎,其茎细而柔软,羽枝是绒的羽枝。可以理解为,它就跟羽绒差不多,但它的核心处是一条小小的柔软的细茎,绒丝从其上长出。
其二是:绒型带茎,其茎柔软而不明显,且羽轴周围的羽枝是立体的。可以理解为,它其实也跟羽绒差不多,但它除了核心处是一条小细茎外,还混有一些羽毛丝。
其三是:绒型带茎,其茎柔软而不清晰,前端呈放射状散开,呈现毛片的特征,但后三分之二则完全是绒的特征。
到了这里,可以发现这朵绒已经开始“变异”了,不但看起来像毛毛虫,还具备羽毛的特征。
其四是:毛型带茎,类似毛片,但羽轴干柔软,根部绒丝丰密。可以认为是,它其实跟羽毛差不多,但它的根部还有丰密的绒丝,而且羽轴柔软。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类似绒已经从“绒型带茎”发展到了“毛型带茎”。
最后一个是:毛型带茎,其茎柔软,且羽枝整体是立体的。可以认为是,它其实已经跟羽毛差不多了,但它绒丝的成长方向不是扁平的,而是立体四散的。
可以看到,在样照中给出的“类似绒”判定要点,多次提及了绒型的立体三维结构,还有羽轴、羽枝柔软,并且绒丝丰密。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兼具绒、毛两者的特征的绒子。
03
毛型绒其实算是朵绒的一种
虽然说类似绒长得有点奇怪,但是它并不是变异而来。
实际上,在羽毛和羽绒之外,还存在着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亚型绒,甚至它还可以分类为“毛型绒”和“绒型毛”。
其中的“毛型绒”也叫半绒羽,带有纤细柔软的羽轴和羽管,下部绒毛丰密,一般可以作为绒子处理。作为亚型绒的它,终究还是混进了绒子的行列。
另一个“绒型毛”也叫半绒毛,上端有不分丝的毛片,羽面积大,下部绒毛稀少,一般作为毛片(羽毛)处理。
在 GB/T 17685《羽绒羽毛》的1999的版本,也即 GB/T 17685-1999,就已经把“毛形(型)绒”的称谓,变更成了“类似绒”,便于理解。
而在 IDFB-2020《国际羽绒羽毛局官方测试规则》中,它对毛型绒的定义是“朵绒的一种,具有绒的三维结构特征,带有未成熟的柔软的羽轴和羽枝,其羽枝和朵绒的羽枝相类似”。
由此可见,类似绒的品质其实是跟成熟的朵绒差不多的,它并不会给羽绒制品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反,因为类似绒(毛型绒)往往出现在养殖时间较长的鹅鸭身上,所以它的存在,更能证明该批次的羽绒质量相对更佳。这是因为绒朵的大小,跟水禽的养殖时长有很大关系。
不过类似绒对于质量检测人员来说,却是容易惹来争辩的事物。他们稍不注意,就会把类似绒(毛型绒)归类为毛片(绒型毛),从而造成检测对象的“绒子含量”莫名降低。
这时候,类似绒就仿佛是“薛定谔的猫”,在检测者下决定之前,它既是羽绒(绒子),也是羽毛(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