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五招,跟什么样的人聊天,你也能够轻松应对

发布时间:2024-10-21 12:59  浏览量:24

有没有发现,现在人与人手机玩多了,与人聊天就少了。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从初见到逐渐熟悉,必然会经历一段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双方在互动中的言语和行为所引发的“共鸣”,从而构建起较为稳定的人际联系。

但由于现在每个人都玩手机,导致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跟别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于是冲突多了,谩骂多了,每个人都“各自为政”。

久而久之,便逐渐丧失聊天的正确技能。

不论你是基于何种理由与人交谈,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来妥善处理从人与人之间可能遇到的各种聊天情况。

因此,只要掌握了应对各类场景所需的交流技巧,无论身处何地,你都能在与人对话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那么,这里所说的各种情况具体包含什么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与那些并不十分亲近的人进行交流。因为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了解,自然而然地,人们可能会有所保留,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进行对话时,双方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即使是老朋友,如果有一段时间未见面,相互之间对于对方的现状也不会完全知晓。如果见面后只谈论自己而不关心对方的情况,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恰当的。

因此,为了消除这种情感上的障碍,寒暄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沟通策略。寒暄就像是进入对话的一张通行证。拥有它,便更容易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如果没有它,贸然深入话题,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适。

简而言之,寒暄是为了营造一个适宜交谈的气氛。一旦这种气氛形成,双方就能以更加轻松、自然的态度继续交流。

那么,通常情况下,寒暄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呢?

询问对方最近的情况作为开场白;

A:“小李,最近都在忙些什么呀?好久没见了!”

B:“还能忙啥,时间都被工作占满了。”

根据对方的外在表现找寻切入点;

A:“看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没休息好?工作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哦。”

B:“我也想啊,但是活儿干不完,怎么办呢。”

从对方可能的经历中发掘话题;

A:“每天都这么拼,公司总该有些加班补偿吧?别告诉我你是无偿劳动。”

B:“谁知道呢?项目一天不完结,我们就一天拿不到报酬。”

寻找共同的经历作为开场;

A:“生活确实不易,我也有同感,忙起来连个人时间都没了,但工作又不能丢。”

B:“说得太对了,都是辛苦人。对了,你最近咋样,都在忙些什么?”

无论是简单的打招呼,询问近况,还是评论对方的新鞋子,这些都是寒暄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街头偶遇朋友,还是在新的环境中与人相识,学会通过寒暄来启动对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众所周知,交谈不应仅仅停留在最初的问候阶段。

若要达到更深层次的沟通,掌握如何扩展话题则显得至关重要。否则,一旦谈话中断,找不到新的话题,双方就可能陷入尴尬的局面。

扩展话题的关键在于,在初步寒暄之后,能够围绕现有的主题进行思维扩散,并有目的地推进对话。实现这一点,主要有两种方法:

学会提问(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学会分享(谈论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提问可以帮助揭示对话中未知的信息,而分享则是展示已知信息,丰富对话内容。在对话中,这两者应该交替使用。例如:

男士:不好意思打扰了!我注意到你在读这本XXX,你是在学习心理学吗?

女士:不是,但我对此领域挺感兴趣的。

男士:这本书我一直想买来着,但一直没下手,因为不确定内容是否吸引人。既然你已经读了大半,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女士:它更多偏向理论研究,实用建议不多。如果你希望从中获得实际指导,那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男士:哦,这么说来,我还是不买了。理论书对我来说太难啃了,没想到你一个女生,竟然能坚持阅读这么晦涩的内容!

女士:闲着没事的时候就读一点,慢慢也就看进去了!

为了扩展对话,你不仅需要擅长提问,还要善于分享。

如果你不停地提问,可能会让对话变成一种审问式的交流,给人造成压力;而如果你一味地讲述自己的事情,不给对方发言的机会,同样会让对方感到不满,毕竟没有人有义务听你长篇大论。

因此,提问与分享应当根据对话的节奏灵活结合。通过提问收集信息,然后基于这些信息分享你的看法。

情感共鸣是指在对话中找到双方都能感受到的情感连接点。如果对话始终无法产生这种共鸣,那么双方的关系就难以深化。

对于男性来说,与人交谈时应营造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即在某些议题上有共同的看法,互相理解,能够自由地表达想法。

而对于女性,则应注重激发对方的情感,唤醒她的内心感受,给予她一种安全感,让她觉得与你交谈是一件舒心的事情。

不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创造一个愉快的交流氛围。因此,应当避免那些可能削弱彼此情感联结的交流方式,如尖酸刻薄、质问、戏弄、自大、轻蔑以及抱怨等消极态度。

相反,热情、大方、自然、积极、乐观和自信等正面态度,则应尽可能地融入对话之中。

在此基础上,围绕以下两个核心理念展开对话,有助于建立情感共鸣:

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比如表达相似的观点,关心对方,并给予赞赏;恰当地激发对方的正面情绪,如自嘲、开无害的玩笑,调整对话的节奏;

同时,这也需要结合前面提到的寒暄技巧和话题扩展技巧。继续之前的对话例子,如果想要建立情感共鸣,发展友谊,可以这样继续:

女:无聊时就翻几页,就这么看下来了。

男:我认识的爱读书的女生不少,但像你这样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还是第一个。好奇你是怎么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的?

女:我只是好奇人类行为背后的思想和心理,这对我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帮助。

男:真的吗?怎么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自己被你看透了似的。好吧,坦白了,其实我不是来问书值不值得买的,而是想问问厕所在哪儿?

女:啊?真的假的?就在那边,你看不见吗?

男:厉害了,你不但看透了我,还把我当成找不到厕所的小孩,真是悲催!

女:哈哈,哪有!

这样的对话展示了自身的大方、乐观与自信,并且能够顺着对方的话题展开联想,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激发对方的积极情绪。

只要持续采用这样的交流方式,逐步建立观点或情感上的共鸣,达成情感上的默契便指日可待。

有时候,你可能会无意中说出冒犯他人的话语,或者开了不合时宜的玩笑,导致气氛变得尴尬。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有意识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对话回归正常的轨道。

调整对话方向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

然而,要想有效地调整对话,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得体的交流,什么是不当的言辞。

有时,你可能在无意中冒犯了他人,自己却毫无察觉,甚至还在沾沾自喜,殊不知对方心中可能早已怒火中烧。这便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辞不当及其影响的结果。

得体的交流应当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所说的话是否符合双方的身份地位;所说的话是否尊重了对方的尊严;所说的话是否损害了对方的利益;所说的话是否引发了对方不愉快的情绪;

假设对方是一位前辈,你直接开口说:“老师,麻烦您把演讲的内容整理一份给我,行吗?”

虽然表面上是请求,但实际上,对方为何要为你做这件事呢?你与对方是什么关系呢?既然你们并无特殊关系,那么为何要让对方特地为你腾出时间来整理资料呢?这种要求显然超出了应有的界限。

假设对方是个光头,你说:“没头发多好啊,下雨天都不用打伞了。”你认为这只是个玩笑,但如果对方对自己的脱发非常介意呢?这样的话语无疑会让对方感到难堪,伤害其自尊心。

假设对方花费大量精力帮助了你,而你却说:“这没什么用,我自己都能做得更好。”你不感恩反而贬低对方的努力,这显然损害了对方的利益,因为对方付出了劳动。

假设对方刚失去一位亲人,你说:“自古谁无死,人固有一死嘛!”你以为这是在安慰人,实际上却触动了对方的痛处。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没人愿意失去身边的亲人,这种话题不应该随意提起。

即使你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也不应该将这些话说出口,否则很容易冒犯他人。一旦发现自己冒犯了别人,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道歉,诚恳地说一声“对不起”。

相比任何语言技巧,真诚的歉意更能化解矛盾。

即便你不主动冒犯他人,有时仍会遭遇他人的挑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妥善回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关于沟通技巧的书籍都强调高情商的重要性,但即便我们努力保持高情商,也无法保证他人也同样如此。因此,学会如何面对那些缺乏同理心的对话,是我们掌握谈话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技能。

应对挑衅的核心在于变被动为主动。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言,“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形势所迫。很多公共人物在遭遇危机时都会采取公关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从被动状态转为主动控制局面。

同样地,当有人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时,比如嘲笑你的外表,如果不加以回应,就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的位置,甚至默认了对方的观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需要进行有力的反击。具体怎么做呢?简单来说,就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对方的逻辑来回击他们。

A: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一定是个笨蛋。

B:看你的身高就知道你的智商也没高到哪去。

如果对方可以依据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那么你也可以用他们的逻辑,根据身高来推测智商。

当对方试图挑衅你时,他们必然有其逻辑基础。只要找到这个逻辑漏洞,并顺着对方的思路,你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反击。

这里所说的“挑衅”,指的是那些带有恶意、故意为之并且有意针对他人的言论。但是对于朋友之间的调侃和玩笑,只要不越界,就没有必要过分认真。

当然,也不能一味容忍朋友的调侃,因此变被动为主动的同时,也应该学会适当地反击,这样才能做到“有来有往”。

比如,当朋友开玩笑说:“你怎么不请我吃饭?这还是兄弟吗?”

如果你只是勉强笑笑,不作回应,就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此时,你可以顺着对方的话茬回答:“没错,这才是我们唯一共同的地方。” 这样既回应了对方,也暗示对方也没有请过你吃饭。

如何提升应对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笑话集来练习,研究其中的各种对话模式,从而学习到更多应对挑战的技巧。

与人交流相处时,只要我们真心诚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并展现出应有的礼貌,即便对方没有以相应的态度回应,我们也无需过于在意。因为我们已经尽力而为,没有必要为此纠结。保持一颗平常心,才是最佳的选择。

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而这些原因可能是他们的个人隐私,我们未必全然知晓。如果我们对这些未知的原因过度揣测,就容易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

你可能会疑惑,我对你这么友好,为何你对我却如此冷漠?我已经尽力友好相处,为何你总是不予理会?越是这样想,我们的情绪就越难以控制。

当我们真诚地对待他人,并得到同样的回馈,自然是件美好的事。但若我们真诚以待,却没有收到相同的反馈,也无需愤怒或过于伤感,只需收回那份真诚即可,因为总会有人珍视我们的情谊。这就是所谓的坦然面对。

不论是恋爱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与人沟通时,保持这种坦然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