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暖气,空调,没羽绒服,怎么过冬?其实比你想象得更舒服

发布时间:2025-04-10 16:18  浏览量:31

文| 彬彬

编辑| 黎莉

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甚至连羽绒服都没有,古人是怎么熬过刺骨寒冬的?在现代人看来,那简直就是“冷到发紫”的生活。

但你可能想不到,在那些看似简陋的岁月里,古人却自有一套“过冬秘笈”,不仅保暖有术,甚至过得比我们现在还讲究、还舒服。他们靠什么取暖?又有哪些令人惊叹的生活智慧?

秋去冬来,寒气渐浓。大街小巷的树枝被北风吹得光秃秃的,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冬天的萧瑟。古人虽没有现代那么多御寒利器,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冬,也是有备而来。

贵族老爷们早已备好了厚实的裘皮大衣,等着在寒冷的冬日里展现自己的富贵与尊荣。商贾之家也纷纷置办羊皮羽绒,准备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冷。

而那些平民百姓,则总算攒够了钱,添置了几件厚实的棉衣,虽比不上贵族的裘皮,但好歹也能抵御几分寒气了。

御寒装备已经就位,接下来就等冬天这个大魔王的降临了。可千万别小瞧了古人,他们在与严寒斗智斗勇了上千年,积累了一套独特的过冬智慧。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在漫长的岁月中都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御寒秘籍。这些智慧,正是古人赖以生存的法宝。

南方的冬天虽不似北方那般冰天雪地,但湿冷的感觉更是让人难以招架。江南文人雅士喜欢在冬日赏雪煮茶,以茶驱寒。一壶热腾腾的功夫茶下肚,身体便从内而外地暖和起来。

前人甚至总结出了各种适合冬日饮用的茶品,如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皆是暖身驱寒的上佳选择。

西域的同胞则将羊肉视作冬日御寒圣品。羊肉火锅、手抓羊肉等各式美食,成了严冬里的标配。带着浓郁西域风情的羊毛毡毯、羊皮大衣,也是西北人民抗击寒冷的法宝。

这一南一北,虽气候、习俗各异,但无不凝聚着古人千年抗寒的智慧结晶。正是有了祖祖辈辈用生命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后世子孙才能安然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冬日里,贵族府邸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老爷太太们身披华贵的狐裘貂裘,手捧温热的汤婆子,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炭火旁,饮酒作乐,谈古论今。

美貌的小姐太太们则手握精致的手炉,里面装满了热腾腾的木炭,暖意透过金属外壳源源不断地传到玉手上,驱散了几分寒意。她们一边与同伴谈笑风生,一边不时往手炉里添几块木炭,以保持恒温。手炉的款式和材质,也成了贵族小姐太太们互相攀比的资本。

长长的木桌上,摆满了各式山珍海味。肥美的牛羊肉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老爷们大快朵颐,酒足饭饱之际,又唤来歌姬舞女,在曼妙的歌舞声中笑看风云。这歌舞升平的场景,仿佛将窗外的风雪阻隔在了另一个世界。

从下人手中接过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老爷啜饮一口,暗自感慨:这凛冽的寒冬,对有钱人而言不过是赏玩的景致,而对那刨煤的苦力,柴米油盐都成了奢望。想到这里,老爷不禁打了个寒颤。

贵族老爷们的冬日,在这歌舞升平、暖意融融中悄然度过。而在另一重天上,平民百姓却在风雪中煎熬挣扎。这便是古代社会冬日生存的写照。

比起贵族,商贾之家的冬日虽略显寒酸,但也丝毫不甘人后。羊皮大衣虽比不上贵族的裘皮华贵,但也能抵御严寒,保暖效果也不差。细究起来,这羊皮可都是从西域骆驼队那里好生生淘换来的,也是千挑万选的上品。

商贾之家的男女主人也爱围炉夜话。虽没有贵族府中的歌舞升平,但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饮茶谈天,倒也惬意。正所谓茶言茶语,在袅袅茶香中,谈的尽是些市井琐事,家长里短,倒也自有一番乐趣。

火炉里的炭火虽不如贵族家的旺盛,但在跳动的火苗映照下,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偶尔来几个生意伙伴,在涛涛酒话中把盏言欢,生意经也被谈得火热。在这冰天雪地之际,屋内说的可都是春天的故事。

这生意人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也称得上殷实。若拿捏得当,来年的日子只会更红火。想到这,主人又给自己斟满一杯烫酒,与宾客们开怀畅饮。这冬日的寒意,不消片刻便被酒意驱散,春天仿佛近在眼前。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日子。没有华贵的裘皮大衣,也没有精致的手炉汤婆子,唯一能御寒的,就是几件厚实的棉衣。

棉花传入中国后,极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御寒条件。与单薄的麻布相比,棉衣厚实保暖,穿在身上,便似裹了一层厚厚的盔甲,严寒也难侵肌肤半分。虽然缝制需费些功夫,但为了抵御寒冷,劳碌一番却也值得。

天寒地冻之时,全家老小便围坐在简陋的土炕上,土炕下的炉膛里烧着煤炭,热气从砖缝中源源传来,炕面温暖如春。缩衣节食攒下的几个钱,此刻正好派上用场,添置些炭火,才不至于在这酷寒中被冻僵。

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着,从去年的收成聊到今年的天气,从隔壁家的喜事聊到前村的趣闻。茶壶里冒出的袅袅热气,是屋子里最温暖的底色。寒冷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希冀。

虽然简陋,但在百姓人家,这就是最温暖不过的冬日景象了。他们虽没有锦衣玉食,但一家人齐聚一堂,便也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在这万家灯火下,有多少这样质朴而温馨的冬日景象啊!

节日将至,家家户户都要赶制几样应景小吃。白白胖胖的汤圆,香甜软糯的芝麻饼,在寒冷冬日里总能勾起人们一丝温馨的回忆。家中长辈忙前忙后,只为给小辈们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孩子们则在院子里打雪仗,笑声在院落间久久回荡。即便天寒地冻,也难掩节日的欢乐。

这便是古代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家最真实的冬日写照。虽然清贫,但浸透着浓浓烟火气的冬天,恰是最温暖不过的存在。

百姓们用最朴素的方式热爱着生活,也用自己的方式温暖着身边的人。这种质朴而深沉的爱,正是古人过冬的精神底色。

结语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我们早已告别了寒冷的冬日,住进了温暖的现代化房屋。但当我们穿梭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看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内心是否也会泛起一丝怀念?

怀念那个虽寒冷但温馨的冬天,怀念那个虽简陋但热闹的时光。那一幕幕古人过冬的场景,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化作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温暖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而那些隽永传承下来的过冬智慧,也终将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文化印记。

在这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拥有了太多前人不曾拥有的物质满足,但也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追求。或许,重拾古人的淳朴,用他们的眼光审视当下,我们便能找到一份难能可贵的从容和淡定。愿这个冬天,我们都能用古人的智慧温暖自己,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寒冬。